更新時間:2025-05-07
以前提到溶洞,腦海里蹦出的畫面,大概就是一群退休大爺大媽舉著拍桿,擠在五顏六色的燈光前,齊刷刷喊出“茄子”的那一瞬間。然而,最近去了一趟九寨溝附近的一家洞穴咖啡廳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溶洞居然也能如此潮流,竟然能吸引一大批年輕人排隊來“種草打卡”。
你問秘訣?很簡單,關鍵就是“社交屬性”。溶洞設計師腦洞大開,把溶洞的原始空間改造成了帶有藝術氣息的網(wǎng)紅打卡地——洞內(nèi)設置了幾面風格迥異的藝術墻,不同的角度拍照,秒變大片。搭配洞穴獨有的暖黃燈光和幾株文藝的綠植,隨手一拍,簡直比咖啡館和美術館更高級。
這還不夠,洞里的咖啡師竟然玩起了“洞穴主題”咖啡,名字起得極有社交話題性,比如“鐘乳石拿鐵”“暗河摩卡”,一杯咖啡就能讓你的朋友圈熱鬧半天。同行的年輕游客笑著跟我調(diào)侃:“以前約會去咖啡廳,現(xiàn)在約會得約洞穴了,格調(diào)高了不少。”
這讓我不禁想起過去一直困擾景區(qū)運營者的問題:“年輕游客到底喜歡什么?”答案其實從來不難,年輕人要的不是復雜,而是能分享、能秀、有趣味又有格調(diào)的空間體驗。
說到底,溶洞玩轉(zhuǎn)社交屬性,根本不用裝深沉,只要能讓游客輕松拍照、愉快分享,年輕人自然就會排隊來打卡。畢竟,誰不想在朋友圈做個“有格調(diào)”的社交達人呢?